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功效与作用
赤小豆 白茅根(赤小豆 赤茯苓)
第一中药材网(1zy.cn)搜集、整理了:本文《赤小豆 白茅根(赤小豆 赤茯苓)》,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,中药材常识,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:功效与作用
今天给各位分享赤小豆 白茅根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赤小豆 赤茯苓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本文导读目录: 1、赤小豆 白茅根 2、赤小豆 赤茯苓 3、赤小豆 麻黄 4、赤小豆赤小豆 白茅根 ♂
赤小豆 白茅根
11.赤小豆 白茅根 : 【中医理论】
赤小豆甘酸偏凉,性善下行,功能清热利湿,行血消肿。白茅根甘寒凉润,既能清心、肺、胃之热,凉血生津,又能入膀胱利水,导热下行,且清而不过,利而不猛。二药同用,相得益彰,在增强利水消肿作用的同时,还有一定有凉血通淋之功。一般赤小豆用15~30 g,白茅根10~30 g,鲜者加倍。
【临床应用】
二者常伍用于急、慢性肾小球肾炎及不明原因的尿血浮肿等症。
赤小豆 赤茯苓 ♂
赤小豆 赤茯苓 10.赤小豆 赤茯苓 : 【中医理论】赤小豆清热利湿,利尿消肿;赤茯苓清利湿热,利窍利水,宁心安神。二药伍用,相互促进,相得益彰,清热利湿之功倍矣。一般赤小豆用10~30g,赤茯苓10~15g。
【临床应用】
二者常伍用于湿热为患、水肿腹满、下肢浮肿、小便不利、或尿血;用于急性肾炎、尿路感染等。
赤小豆 麻黄 ♂
赤小豆 麻黄 13.赤小豆 麻黄 : 【中医理论】赤小豆味甘、酸、性平,入心、脾、小肠经,具有利水消肿、解毒排脓之功;麻黄味辛、性温,具有发汗,利水之功效。二药相配有宣肺利湿清热之功。用量:赤小豆15~30g,麻黄6~12g。用法为水煎服。
【临床应用】
二者常伍用于治疗湿热水肿、黄疸、小便不利等。
赤小豆 ♂
赤小豆 赤小豆 :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。【别名】 赤豆、红豆、红小豆。
【来源】 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. 或赤豆Phaseolus angu-laris Wight的干燥成熟种子。秋季果实成熟未开裂时采收,晒干,收集种子。
【产地与销售】
赤小豆 主产于浙江,江西,湖南,广东,广西等省区,产量较小,销吉林,甘肃,浙江,上海,福建,湖南,广东,广西,贵州,河南 (少数地区) 等地,为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品种。
赤豆 主产于吉林,北京,天津,河北,陕西,山东,安徽,江苏,浙江,江西,广东,四川,云南等省市,产量大。销售全国,为我国多数地区使用品种。
【化学成分】 赤豆种子含蛋白质为α-,β-球朊 (α-β-globulin),脂肪,脂肪酸、皂苷、淀粉、烟酸、糖类、维生素A,B1 ,B2,植物甾醇和色素,尚含三萜皂苷类。
【性状鉴别】 赤小豆 呈细长圆柱形,两端较平截,长0.5~0.8cm,直径0.3~0.5cm。表面紫红色,无光泽或稍有光泽,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,偏向一端,白色,约为全长的2/3,中央凹陷成纵沟。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。质硬,不易破碎。子叶2,乳白色。
气无,味微甘。嚼之有豆腥气 (图6-87)。
赤豆 呈矩圆柱形,两端较钝圆,直径0.4~0.6cm。表面暗棕红色,有光泽,种脐不突起。
均以粒饱满,色紫红色为佳。
图6-87 赤小豆
外形图
【理化鉴别】 取样品粉末1g,加70%乙醇10ml,在沸水浴上加
热20min,冷后滤过。取滤液0.2ml,置水浴上蒸干,加醋酐2~3滴,加硫酸1~2滴,显黄色,渐变为红色,紫红色。
【炮制】 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 利水消肿,解毒排脓。用于水肿胀满,脚气浮肿,黄疸尿赤,风湿热痹,痈肿疮毒,肠痛腹痛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 9~30g; 外用适量。研末调敷。
【附注】 伪品 (1) 相思子: 为同科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. 的种子,在部分地区曾误作赤小豆使用。相思子有毒,见相思子项下。
(2)木豆: 为豆科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 (L.) Millsp. 的干燥种子。呈扁球形,一端略平截。直径0.4~0.6cm。表面棕色至暗红色。种脐位于平截一端,白色,长圆形,显著突起。质硬,不易破碎,种皮薄,内含黄色肥厚的子叶。气微,味淡。
赤小豆 白茅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赤小豆 赤茯苓、赤小豆 白茅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 标签:红色 麻黄 种子 赤豆
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“行情趋势”,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、行情分析、后市预测、药材功效、偏方、收购信息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
相关文章
-
无相关信息